以前谈起“跨年”,就是意味着一个“公历年”的过去,于我来说,只是时间更加清晰地在我眼前流逝掉。理由在于,我并不擅长计划,并遵循计划、完成计划,进而总结。当然,更真实的理由是因为自制力差和懒。
前几天在知乎上瞄到有关于“2019年跨年文案”之类的分享,稍稍扫了几个回答。后来关注的公众号和个人号也陆陆续续发出了回顾2019之类的文章。
内心毫无波澜。
而今天,2019年的最后一天,还是到来了。在公交上刷手机,微信朋友圈、微博有人或在分享着自己的年度音乐歌单,或在感慨一年的终结,也有人在做年度总结和下一年度的计划。到公司了,打开电脑的时候,突然想到了什么,却忍不住哭了出来。
……
小时候,我喊爷爷喊“爷爷”,喊“奶奶”喊“娭毑”(湖南方言里的“奶奶”),喊外公就喊“外公爷爷”,喊外婆喊“外婆娭毑”,然后就这么喊到我长大。后来在语文课上,老师教我们什么是“句式杂糅”,我突然感觉我的叫法不太合适,后面就干脆直接叫“爷爷”、“娭毑”,就这样,叫到你们老了,你走了。
那天在你的葬礼上,一群人围在一起喝茶聊天,有个中年男人说:外公就是外公,外婆就是外婆,不能跟“爷爷奶奶”混为一谈,不能乱喊。我当时觉得他好讨厌,所以我走开了。我不知道“外公外婆”跟“爷爷奶奶”有什么区别。若要说的话,可能就是你们家比他们家更远吧,我不能常去看你们。现在想想,小时候句式杂糅的叫法,等于一次喊了你两声“爷爷”了,当然这不算你占便宜,我不常去你家,多喊几声是应该的。
我喜欢去你家,因为你每次都会叫奶奶做我喜欢吃的菜,你有点挑食,但我喜欢吃的菜你也吃,可能我们口味还蛮和的。小时候不喜欢在你家住,跟奶奶睡在床的另一边,我总是哭着要妈妈。其实我脑海中对此事没太深印象,但因为你们总是拿这个事情来戏谑我,我也被迫记住了我的黑历史。
我不喜欢你抽烟,尤其是你后来身体不好了, 我总是叫你别抽,说再抽又要进医院了,奶奶也附和。
你以前喜欢看湖南经视,但是后来抗日神剧盛行,你也不看了。开始看斗地主,说实话我看不懂,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打个牌也能开个节目直播,后来我就不喜欢跟你一起看电视了。可能是因为我长大了。
过年的时候,你们会一起打牌,小姨开玩笑说今天又可以赢爸爸的压岁钱了,但你上场的时候经常赢,我觉得你有一种“老谋深算”的味道。果然,姜还是老的辣。其实我不喜欢看你们打扑克,但是看电视也没什么意思。后来,你又多了一个宝贝孙女,我就带着她玩,好开心。
去年过年,妈妈跟我说你年前还在住院,将近一个月,但所幸吃年夜饭的时候你在家,我好开心。访亲(我们叫“走亲戚”)的时候,你都是在家,奶奶在家照顾你。后来,亲戚差不多走完了,我要回广州上班。哪知道我前脚刚走,你又住进了医院。那段时间我每天都问妈妈关于你的情况。情况不是很好,吃不下饭;到后面好像好一点,又能吃饭了。我觉得你好了,因为妈妈没有跟我说你的情况,我也没有问了。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吧。
国庆,我回家,家里忙,本想第二天去你家,后面又没有去了。第二天接到电话了,妈妈急匆匆地换衣服,赶往你家,我知道不妙,但是弟弟还在补习班,下午得去接他,妈妈给我安排了任务,我没法去你家。我好后悔。
后来听大人说,当时还是坚持把你送到医院急救,救护车来的时候,你还能自己上去,好像不需要奶奶扶。当天你就回来了,只是不再有呼吸。
葬礼都是大人在忙,我还是要每天下午去补习班接弟弟。直到你进棺材了, 我都没有见你一面。灵堂设在客厅,每次经过棺材时,我总有点好奇现在的你是什么样子。那时天气还热,他们给你的棺材上安了“空调”,就是那种有冰的机器吧,让你保持在低温的环境。我觉得你一定很冷。
后面葬礼有一项告别仪式,是允许家属见逝者最后一面的,看完之后就真的封棺了。但因为生理期,怕犯煞,我只被允许跪在门外,我看不到你的脸。我居然只能跪在门口。下葬的日子,他们看着黄历挑了好久,最终决定在六日之后。而我因为工作原因,实在没有办法在你下葬那天送你。我始终没能好好跟你告别。
今天是2019年的最后一天,我却在想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。我们该在哪里过呢?在你家还是舅舅家?奶奶打算在哪里过,我们应该就在哪里过吧。那你呢?你去哪里过?我还是觉得你会想在你家过。我也想回你家过。
我好想你。